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修订)
为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有效推进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思政工作深入开展,促进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提高学院整体思政工作水平,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文件要求,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书育人内涵;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强化思政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三、 基本原则
1. 遵循教育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精心设计课程、认真组织教学,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高效性。
2. 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加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培养,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的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保障教师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3. 注重改革创新。引导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拓展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入渠道。
四、落实渠道
1. 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以课程育人为导向,充分挖掘经管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 教师队伍。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育人意识,提高全院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引导所有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积极主动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课程教学。
3.教材选用:优先选用马工程教材,教材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教师编写具有课程思政特色的教材,确保教材质量。
4. 教学大纲。梳理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课程教学大纲中融入课程思政目标;合理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内容中,体现在学生考核知识中。
5. 教学过程。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备课授课、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教学与育人同向同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意识形态问题则不推荐参加职称评审。
6. 管理评价。在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重要监测指标,引导所有课程自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建立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将思政教育效果纳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定期举办课程思政教学竞赛院赛,激发教师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热情。设立课程思政专项奖励,对在课程思政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保障措施
组织领导:成立经管学院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由张志刚书记、黎振强院长为组长,刘思超副书记、刘健挺院长助理负责课程思政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
师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相关的培训和研讨,提升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
资源支持: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经费支持,包括思政教学案例库、教学平台等。
考核激励:将课程思政实施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与职称评审、评奖评优挂钩,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监督指导:学院教学督导组定期对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检查和指导,确保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效果。
六、附则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经管学院负责解释。各教研室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4年12月25日